草地螟集中爆发,已祸害1500万亩田地!
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18-07-13

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: 

近期集中爆发的草地螟!
已祸害超过1500万亩!
与秸秆还田有很大关系!


草地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、西北、华北一带。建国以来,草地螟在东北曾于1956、1979、1980和1982年严重发生。

玉米一旦发生这样的虫害,可能造成减产过半,所以当务之急一定要遏制草地螟虫的暴发危害,种植户提前了解防治方法,争取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危害!

草地螟搞突袭,已祸害1500万亩田

最近,东北地区,特别是南部地区,虫害开始大范围出现了!尤其是降雨过后,虫害在局部地区,开始大范围的大规模的爆发!

6月,一代幼虫数量明显上升,局部适宜产卵和杂草多的田块幼虫量高、危害重。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在内蒙古东部、黑龙江西南部和吉林西部突增,灯下和田间虫量高,成虫发生面积超过1500万亩。

初步统计,草地螟全国一代幼虫发生面积超过700万亩。内蒙古越冬代成虫发生1310万亩,其中,兴安盟、呼伦贝尔、通辽分别发生750万亩、230万亩、2万亩,林地、草场、农田荒地普遍发生。

黑龙江成虫发生173万亩,大庆市肇州5月15日灯下见蛾2头,6月2日蛾量增至46头,齐齐哈尔市龙江、泰来、拜泉、克山和大庆林甸等西部地区一般百步惊蛾量在100头左右,泰来荒地最高百步蛾量达5000头。

吉林成虫发生29万亩,白城市洮南一般田块百步惊蛾量100头以下,密度大的农田周边荒地百步惊蛾量超过1000头,松原市长岭共诱蛾293头,长春市德惠共诱蛾27头。白城田间平均百步惊蛾量30-300头,最高2000头。

辽宁成虫发生面积1万亩,仅在阜新和朝阳等西部地区灯下见虫,彰武蛾峰两台测报灯诱蛾分别为912头和784头,朝阳北票单灯单日诱蛾量均大于20头,累计诱蛾322头,田间百步惊蛾3头左右,其他监测点单日诱蛾量多在10头以下。

新疆越冬代成虫发生2万亩,由于近期气候冷凉多雨,发生面积较小,蛾量少,目前主要发生在苜蓿地及田间地头,平均百步惊蛾5头,最高9头,没有高密度发生区域。

围剿草地螟应攻防结合

专家建议:

便宜点的药用 高效氯氰菊酯+马拉硫磷防治!

贵点的药用氯虫苯甲酰防治!

于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对玉米全株喷雾。

草地螟防治策略是“以药剂防治幼虫为主,结合除草灭卵,挖防虫沟或打药带阻隔幼虫迁移危害”

应急防治区应以药剂普治三龄幼虫为主,组织好综防统治,及时检查防效,防止迁移危害。

重点挑治区应以除草灭卵、挖沟或打隔离带为主,对幼虫聚集危害的地块进行重点挑治。

在草地螟的防治过程中,要及时掌握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虫情监测预警信息,做到早发现,早防治,尽量把草地螟防治在三龄以前。

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;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到底是什么原因
导致草地螟危害来得如此之迅猛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秸秆还田给虫害爆发埋下隐患

可随着秸秆还田的推进,爆发出大量弊端。近期集中爆发的草地螟,与秸秆还田有很大关系。

农业最怕的除了自然天气这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意外,就是病虫害了,秸秆中含有大量幼虫,在粉碎过程中很难消除,农民第二年会接着种粮食,开始翻土,再次把虫子翻到土里,慢慢成长成成虫,成为庄稼的一种隐患,威胁庄稼收成。

除此之外,未达标的秸秆还田还引发了下列问题——

o 降解周期长,影响播种

秸秆还田后,会被翻到土壤下面,很难彻底清除干净,然后再接着种农作物,但是这样农作物并不会完全接触到土壤,所以要立即灌溉,使土壤和种子进行完全的接触,不然一旦出现干旱缺水,农作物就会“死掉”,从而影响播种,降解周期。

种地成本增加,粮食减产(秸秆还田需要人工处理,要花钱)。如果还没有等秸秆完全的被土地吸收消化就开始种新的庄稼,势必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出苗率,也会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。

农民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,会继续加肥,再加上没有处理干净的病虫害,农民费钱又费力。

o 引发污染

当时说了还田会减少污染,但秸秆在粉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,漂浮在空气中,随着风力传播,如果在晴朗干燥的天气,这种情况更为严重,会造成另外一种污染。

o 造成农作物减产

秸秆还田后,会被翻到土壤下面,虽然专家们说的秸秆粉碎程度都是3.5厘米以下,但现实操作中根本无法达到这个粉碎标准,被埋入土壤后会有很大的空隙存在,就使得下一茬的种子出现空置、接触不到土壤等情况,必须立即灌溉,使种子和土壤尽快接触,否则,一旦出现干旱天气,就会出现“死种”现象,这样做会加大管理成本。

o 土壤微生物数量增长

秸秆还田如果量过大或翻入土壤不均匀的话,易发生土壤微生物(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)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,甚至出现黄苗、死苗、减产等现象。

其实,很多时候秸秆还田出现这么多弊端是我们自己认识的不到位,在秸秆还田时没有腐熟剂,导致秸秆腐熟速度慢,让秸秆中的草籽、病菌有料存活时间。同时在翻耕过程中,一部分秸秆可能会留在地标,这部分秸秆中的草籽、病害也会留在田中,但这样做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。

那么,秸秆除了还田是不是就没有别的用处了呢?

显然不是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《2018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要点》的通知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提出明确的要求。

《工作要点》明确:建设150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,打造20个典型示范样板。分区域、分作物、分层级,举办现场交流活动。编制秸秆利用政策清单,培育壮大市场主体,建立五料化利用长效机制。

虽然,国家大力提倡秸秆综合利用,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,形势依旧不乐观。秸秆还田要影响作物生长,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,综合开发利用又面临着技术不成熟、投资比较大、效果比较差的窘境。农民急于焚烧,而政府急于封堵,二者就打起了游击战。

秸秆利用难达科学标准

实际上,秸秆综合开发的前景非常好。有学者算过一笔账:如果我们能将秸秆在农村就地变为国家急需的工业原料,实现产业化,吸纳农村劳动力,将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(0.5吨秸秆/亩,增收150元/亩)。

可喜的是,一些地方已经利用秸秆汽化原理和技术,在农村推行秸秆沼气工程,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。

但是,由于秸秆利用的具体工艺还不完善,政策和资金投入不足,市场运作力度还很不够,秸秆加工设备以及相关加工设施有限,秸秆使用技术比较低下,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,所以出现了当前的两难困境。